查看原文
其他

食物教育,听起来很好吃的样子!

2016-02-18 陈小龙 Danna食验室

 

没出过远门之前,以为全世界都吃饺子。

直到某暑假去西南山区参加一个当地孩子参与的夏令营,才知道原来那里的孩子根本没有见过饺子。

而又直到包饺子那一天我才发现,和我一起教孩子包饺子的搭档(异省北方人),和我包的饺子完全不一样。

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豆腐脑、粽子的咸甜之争。


上次咱聊食物教育讲到,食物教育是各国基于本身文化与面对社会问题给出的答案,日本的包罗万象、英国的饮食课程、意大利的慢食、法国的感知、芬兰的厨房教养。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能看出食物教育本身是一个很大的命题,所以我们今天先试着来聊聊食物教育本身。

  • 什么是食物教育。

  • 怎么理解食物教育。

  • 怎么理解不同的食物教育。



 


  • 到底什么是“食物教育”?

就我现在搜索到的资料来看,食物教育本身光名字就有数个,除了食物教育(有时简称食育)本身,还有像是饮食教育、食农教育、食安教育等等。不同的名字能看出不同侧重性,也能看出食物教育本身是一个庞大的门类。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虽都在做食物教育,但是基于其面对的问题不同,所以在实践过程中也有所侧重。但食物教育一定是绕不过两个关键点的,一个是食物本身,而另一个就是人。所以如果非要我给食物教育下一个定义,那一定是关于人、关于食物、关于人与食物之间的关系的教育

 


  • 那怎么理解食物教育呢?

食物本身就是一个很有趣的词,就像我们在生物学科里学过的食物链,吃着低一级的食物的动物本身也扮演着被更高一级的动物当作食物而食用的角色。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与杂食性两个特点,构成了人类复杂的食物体系。最近在看的一本关于食物烹饪的著作《食物与厨艺》,就将人类所有的食物分成了蔬、果、香料、谷物、奶、蛋、肉、鱼、面食、酱料、甜点、饮料十二个大类,单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出食物本身的复杂性。但是和人类因其所生活的地域、所经历的历史、所形成的文化以及个体生长的环境与经历所构成的人类的复杂性相比,食物显然还容易了几分。清秀的日本料理、经典的法式大餐到山东的煎饼、广式的点心再到中国大地上家家都看似相近其实不同的家常菜,无一不是交融了食物与人本身复杂性的体现。

所以认识食物教育,我们首先要化繁为简,从人与食物发生关系的过程入手,去理解食物教育的过程即食物的生产与采集,购买,加工与烹饪,食用过程与营养吸收,排废与再利用



  • 怎么理解不同的食物教育?

我们借助上次聊的各国的食物教育,尝试着先将各国不同的食物教育填入到各个环节中(当然你可以先自己试一下):


可以看到各国及各地区在食物教育的不同环节中有不同的设计,像是日本的儿童参与耕种采摘、英国的校园菜园计划与意大利的千园计划等都是侧重于食物教育中的生产与采集的环节,而法国的五感认识食物与芬兰的厨房教养的培养显然都是以食物教育中烹饪与加工作为切入点。

所以虽然看起来各国的食物教育各有特色,但实际上从切入点上来看却大致相同。对各国的食物教育进行分类,可以方便我们进行比较,从而进一步设计出适合我们自己以及儿童的食物教育。


 


但食物教育的不同环节,与我们期望儿童在食物教育中获得的知识、技能、经验与体验是如何连接起来的?我们是如何通过食物教育不同环节的设计,以达到让孩子亲近自然、杜绝浪费、参与家务等目的的呢?

我们下次接着聊。

 

Ps:

  • 你家乡有没有各家各户口味都不一样的同种食物(就像肠粉的酱油、沙茶面的汤)?

  • 如果你有孩子或者已经有了孩子,你希望Ta通过食物教育得到什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